塑膠大王(王永慶)
從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到億萬富豪,從不識“塑膠”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“塑膠博士”、“世界塑膠大王”,絕不是簡單的運氣使然,而是超人尋常的自信, 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、敢進善退的決心和擺脫舊框架下的“反叛”思維方式。 王永慶于1917年1月8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茶農家中。剛學會走路的時候,他就跟著母親外出撿煤塊和木材,以補貼家用。童年的時候,也是饑一頓飽一頓,偶爾“改善生活”——煮甘薯粥,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,15歲的王永慶在祖父臨死前的教誨下,決定走出山區,去尋找一個能掙到錢的地方,幫助母親養活一家人,聰明的他,除了完成送米的本職工作以外,處處留心老闆經營米店的訣竅,學習做生意的本領。次年,他覺得自己對米店這一行有了充分的了解,並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,就請求父親幫他借了一些錢做本錢,在嘉義開了家小小的米店。問津。16歲的他只好一家家走訪附近的居民,好不容易說動一些客戶試用他的米。為了更好的打開銷路,王永慶主動為顧客送上門,他還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況:家裏幾口人,每天吃多少米等,並且24小時免費為顧客掏出陳米、清洗米缸等。通過艱苦的努力,他的米店營業額大大的超過了同行,越來越興旺。米店效益有了顯著的提高,這除了歸功於他的勤勞、優質的服務以外,還在於他能記錄顧客的點滴資訊。同樣,在匯市當中,要想長期的“穩坐其中”,也應該記錄點滴資訊並進行分析。1954年,他和商人趙廷箴合作,籌措了50萬美元的資金,創辦了台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。3年以後建成投產,但如人們所料,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。首批產品100噸,在台灣只銷售了1/5,可是王永慶還是下令加大生產,這樣的決定讓其合夥人紛紛要求退出。王永慶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產,買下公司全部產權,準備背水一戰,也因此使台塑公司成為他獨資經營的產業。他堅信產品銷路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太高,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降低成本。隨後他又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——南亞塑膠工廠,直接將成品銷往市場,緊接著,王永慶的塑膠生產“一發不可收拾”,從最初的年產1200噸,發展到現在的年產100萬噸,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,也從此邁上了他的成功之路,希望匯民朋友也要嘗試著去學習更多的知識、去培養良好的心態、去把握機會、去換位思考……!~~~~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