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
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
俗語
1.俗語說:{壞書的害處,遠超過毒藥.}
2.俗語說:{書到用時方恨少,書非經過不之難.}
3. 王石安說:{貧者因書而富,富者因書而貴.}
4.黃庭堅說:{三日不讀書,便覺面目可憎.}
5.杜甫說:{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.}
6.莎士比亞說:{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.}
7.英國莎士比亞說:{生活裡沒有書籍,就好像沒有陽光;智慧裡沒有書籍,就好像鳥沒有翅膀.}
8.英國約翰生說:{一個家中沒有書籍,等於一個房子裡沒有窗戶.}
9.英國諺語說:{好書如摯友,終生不相忘.}]
10.美國凱勒說:{一本新書像一艘船,帶領我們從狹益的地方,駛向無線寬闊的海洋.}
11.俄國高爾基說:{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.}
12.唐朝的顏真卿說:{黑髮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.}
13.唐朝王貞白:{讀書不覺春已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.}
14.宋朝蘇軾說:{舊書不厭百回讀,熟讀深思子自知.}
2.俗語說:{書到用時方恨少,書非經過不之難.}
3. 王石安說:{貧者因書而富,富者因書而貴.}
4.黃庭堅說:{三日不讀書,便覺面目可憎.}
5.杜甫說:{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.}
6.莎士比亞說:{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.}
7.英國莎士比亞說:{生活裡沒有書籍,就好像沒有陽光;智慧裡沒有書籍,就好像鳥沒有翅膀.}
8.英國約翰生說:{一個家中沒有書籍,等於一個房子裡沒有窗戶.}
9.英國諺語說:{好書如摯友,終生不相忘.}]
10.美國凱勒說:{一本新書像一艘船,帶領我們從狹益的地方,駛向無線寬闊的海洋.}
11.俄國高爾基說:{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.}
12.唐朝的顏真卿說:{黑髮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.}
13.唐朝王貞白:{讀書不覺春已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.}
14.宋朝蘇軾說:{舊書不厭百回讀,熟讀深思子自知.}
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
網頁
陳芳蓉 http://cfj0911.blogspot.com/
5601古孝友http://samku321.blogspot.com/
5602劉得郁http://derikliu.blogspot.com/
5603張晉豪http://z1z14444.blogspot.com/
5604陳國昱http://je4797007.blogspot.com/
5605張任廷 "~阿丁的終極~"
5605張任廷(2)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fWo7rBeGGRo7HJwElyfSPrrrug--/article?mid=131#136
5607黃恩理http://andydy1997.blogspot.com/
5608江秉融http://odalzs184.blogspot.com/
5609劉智瑋http://daniel860413.blogspot.com/
5610梁宸睿http://ww960506tw.blogspot.com/
5611王鼎富http://avc05146k.blogspot.com/
5612范正輝 http://a4092090.blogspot.com/
5613古邵迪http://qazxswedc1231.blogspot.com/
5614林介中http://tyj56418.blogspot.com/
5615張容誠:http://willy867145.blogspot.com/
5616邱垂舜的網頁http://rry5913487.blogspot.com/
5618林雅雯http://cfj091124.blogspot.com/
5619林靜汶http://yourevery.blogspot.com/
5621曾苾婷的http://h4803758.blogspot.com/
5622黃湘閔http://sili3323.blogspot.com/
5623廖紫竹http://may5623.blogspot.com/
5624韓宜瑾http://patt5624.blogspot.com/
5625葉幸雯http://hk0196.blogspot.com/
5626曾歆倫http://k9518236.blogspot.com/
5627彭寧郁http://h31206633.blogspot.com/
5628林亭佑http://egyu2312234.blogspot.com/
5629周憓鈺http://a8ek7q8.blogspot.com/
5630羅巧玲http://gas237648.blogspot.com/
5631 彭郁芳喵喵帝國
5632 葉蕙文 http://fly2375.blogspot.com/
5601古孝友http://samku321.blogspot.com/
5602劉得郁http://derikliu.blogspot.com/
5603張晉豪http://z1z14444.blogspot.com/
5604陳國昱http://je4797007.blogspot.com/
5605張任廷 "~阿丁的終極~"
5605張任廷(2)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fWo7rBeGGRo7HJwElyfSPrrrug--/article?mid=131#136
5607黃恩理http://andydy1997.blogspot.com/
5608江秉融http://odalzs184.blogspot.com/
5609劉智瑋http://daniel860413.blogspot.com/
5610梁宸睿http://ww960506tw.blogspot.com/
5611王鼎富http://avc05146k.blogspot.com/
5612范正輝 http://a4092090.blogspot.com/
5613古邵迪http://qazxswedc1231.blogspot.com/
5614林介中http://tyj56418.blogspot.com/
5615張容誠:http://willy867145.blogspot.com/
5616邱垂舜的網頁http://rry5913487.blogspot.com/
5618林雅雯http://cfj091124.blogspot.com/
5619林靜汶http://yourevery.blogspot.com/
5621曾苾婷的http://h4803758.blogspot.com/
5622黃湘閔http://sili3323.blogspot.com/
5623廖紫竹http://may5623.blogspot.com/
5624韓宜瑾http://patt5624.blogspot.com/
5625葉幸雯http://hk0196.blogspot.com/
5626曾歆倫http://k9518236.blogspot.com/
5627彭寧郁http://h31206633.blogspot.com/
5628林亭佑http://egyu2312234.blogspot.com/
5629周憓鈺http://a8ek7q8.blogspot.com/
5630羅巧玲http://gas237648.blogspot.com/
5631 彭郁芳喵喵帝國
5632 葉蕙文 http://fly2375.blogspot.com/
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
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
至聖先師 孔子
生於周靈王廿年陰曆八月廿七(前551年9月28日),出生於魯國。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,是宋國的一位大夫,做過大司馬,在宮廷內亂中被殺,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,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,變成了魯國人。 孔子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鄹邑(今山東曲阜市東南),為鄹邑大夫。叔梁紇的元配施氏為孔紇一連添了九個女兒,孔紇望子心切,於是續娶一妾,雖然生了一個兒子名為孟皮,卻腳有殘疾。所以孔紇在72歲時三娶18歲的顏徵在,生孔丘仲尼。《史記孔子世家》中說「(叔梁)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」。傳說中在孔子出世前顏徵在曾夢見山神駕著祥雲,口中喃喃自語:「禱尼丘得貴子,繼衰周而素王,擇空桑為產地。」孔紇與顏氏遵循山神的吩咐,果然得一壯丁,即為孔子。
生於周靈王廿年陰曆八月廿七(前551年9月28日),出生於魯國。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,是宋國的一位大夫,做過大司馬,在宮廷內亂中被殺,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,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,變成了魯國人。 孔子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鄹邑(今山東曲阜市東南),為鄹邑大夫。叔梁紇的元配施氏為孔紇一連添了九個女兒,孔紇望子心切,於是續娶一妾,雖然生了一個兒子名為孟皮,卻腳有殘疾。所以孔紇在72歲時三娶18歲的顏徵在,生孔丘仲尼。《史記孔子世家》中說「(叔梁)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」。傳說中在孔子出世前顏徵在曾夢見山神駕著祥雲,口中喃喃自語:「禱尼丘得貴子,繼衰周而素王,擇空桑為產地。」孔紇與顏氏遵循山神的吩咐,果然得一壯丁,即為孔子。
塑膠大王(王永慶)
從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到億萬富豪,從不識“塑膠”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“塑膠博士”、“世界塑膠大王”,絕不是簡單的運氣使然,而是超人尋常的自信, 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、敢進善退的決心和擺脫舊框架下的“反叛”思維方式。 王永慶于1917年1月8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茶農家中。剛學會走路的時候,他就跟著母親外出撿煤塊和木材,以補貼家用。童年的時候,也是饑一頓飽一頓,偶爾“改善生活”——煮甘薯粥,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,15歲的王永慶在祖父臨死前的教誨下,決定走出山區,去尋找一個能掙到錢的地方,幫助母親養活一家人,聰明的他,除了完成送米的本職工作以外,處處留心老闆經營米店的訣竅,學習做生意的本領。次年,他覺得自己對米店這一行有了充分的了解,並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,就請求父親幫他借了一些錢做本錢,在嘉義開了家小小的米店。問津。16歲的他只好一家家走訪附近的居民,好不容易說動一些客戶試用他的米。為了更好的打開銷路,王永慶主動為顧客送上門,他還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況:家裏幾口人,每天吃多少米等,並且24小時免費為顧客掏出陳米、清洗米缸等。通過艱苦的努力,他的米店營業額大大的超過了同行,越來越興旺。米店效益有了顯著的提高,這除了歸功於他的勤勞、優質的服務以外,還在於他能記錄顧客的點滴資訊。同樣,在匯市當中,要想長期的“穩坐其中”,也應該記錄點滴資訊並進行分析。1954年,他和商人趙廷箴合作,籌措了50萬美元的資金,創辦了台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。3年以後建成投產,但如人們所料,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。首批產品100噸,在台灣只銷售了1/5,可是王永慶還是下令加大生產,這樣的決定讓其合夥人紛紛要求退出。王永慶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產,買下公司全部產權,準備背水一戰,也因此使台塑公司成為他獨資經營的產業。他堅信產品銷路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太高,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降低成本。隨後他又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——南亞塑膠工廠,直接將成品銷往市場,緊接著,王永慶的塑膠生產“一發不可收拾”,從最初的年產1200噸,發展到現在的年產100萬噸,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,也從此邁上了他的成功之路,希望匯民朋友也要嘗試著去學習更多的知識、去培養良好的心態、去把握機會、去換位思考……!~~~~!
從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到億萬富豪,從不識“塑膠”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“塑膠博士”、“世界塑膠大王”,絕不是簡單的運氣使然,而是超人尋常的自信, 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、敢進善退的決心和擺脫舊框架下的“反叛”思維方式。 王永慶于1917年1月8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茶農家中。剛學會走路的時候,他就跟著母親外出撿煤塊和木材,以補貼家用。童年的時候,也是饑一頓飽一頓,偶爾“改善生活”——煮甘薯粥,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,15歲的王永慶在祖父臨死前的教誨下,決定走出山區,去尋找一個能掙到錢的地方,幫助母親養活一家人,聰明的他,除了完成送米的本職工作以外,處處留心老闆經營米店的訣竅,學習做生意的本領。次年,他覺得自己對米店這一行有了充分的了解,並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,就請求父親幫他借了一些錢做本錢,在嘉義開了家小小的米店。問津。16歲的他只好一家家走訪附近的居民,好不容易說動一些客戶試用他的米。為了更好的打開銷路,王永慶主動為顧客送上門,他還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況:家裏幾口人,每天吃多少米等,並且24小時免費為顧客掏出陳米、清洗米缸等。通過艱苦的努力,他的米店營業額大大的超過了同行,越來越興旺。米店效益有了顯著的提高,這除了歸功於他的勤勞、優質的服務以外,還在於他能記錄顧客的點滴資訊。同樣,在匯市當中,要想長期的“穩坐其中”,也應該記錄點滴資訊並進行分析。1954年,他和商人趙廷箴合作,籌措了50萬美元的資金,創辦了台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。3年以後建成投產,但如人們所料,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。首批產品100噸,在台灣只銷售了1/5,可是王永慶還是下令加大生產,這樣的決定讓其合夥人紛紛要求退出。王永慶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產,買下公司全部產權,準備背水一戰,也因此使台塑公司成為他獨資經營的產業。他堅信產品銷路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太高,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降低成本。隨後他又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——南亞塑膠工廠,直接將成品銷往市場,緊接著,王永慶的塑膠生產“一發不可收拾”,從最初的年產1200噸,發展到現在的年產100萬噸,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,也從此邁上了他的成功之路,希望匯民朋友也要嘗試著去學習更多的知識、去培養良好的心態、去把握機會、去換位思考……!~~~~!
李時珍
李時珍,字東璧,號瀕湖,湖北蘄(今湖北省蘄春縣)人,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(公元一五一八年),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(公元一五九三年)。他家世代業醫,祖父是「鈴醫」。父親名聞,號月池,是當地名醫。那時,民間醫生地位很低。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。因此,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,以便一朝功成,出人頭地。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,然而性格剛直純真,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,怎麼也學不進去。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,三次到武昌考舉人,都落第了。於是,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,專心學醫,於是向父親表示了這樣的決心:「身如逆流船,心比鐵石堅。望父全兒志,至死不怕難。」 父親無奈,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。經十餘年的刻苦鑽研,李時珍三十多歲時便成為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。據說當時常隨父親在當地的玄炒觀內為病人診治。 李時珍行醫,既珍視前人經驗,又注重親身實踐,醫術不斷提高。很快他的名聲即傳遍蘄州。當時封藩在蘄州的第三個孫子富順王朱厚焜,特請他到王府為自己的兒子診病。此子愛吃燈花、生米、泥土,李時珍根據上述症狀,診其為蟲病,於是用殺蟲藥物治好了這種怪病。 不久,封藩在武昌的楚王,又把李時珍請去當侍醫。一天,楚王的兒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,李時珍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後,大膽施用傕吐、攻下類藥物,從死亡邊緣救回了世子的性命。由此,李時珍被召聘為楚王府「奉祠正」(掌祭祀禮節的官署),並兼管王府的「良醫所」,期間曾治癒許多疾病,楚王欲重金酬謝,但都被李時珍拒絕。由此可見,李時珍是一位不重權貴、不務名利、只求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醫德高尚的醫生。 1551—1556年這段時間內,封建皇帝征如醫官,下令各地選拔醫技精湛的人到太醫院就職,於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時珍,也被推薦到了北京。 關於李時珍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,史學界有諸多爭論,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出任太醫院院判(正六品),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擔當御醫(正八品)。無論其職位高低,李時珍被薦於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。太醫院的工作經歷,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,為他創造《本草綱目》埋下很好的伏筆。
李時珍,字東璧,號瀕湖,湖北蘄(今湖北省蘄春縣)人,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(公元一五一八年),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(公元一五九三年)。他家世代業醫,祖父是「鈴醫」。父親名聞,號月池,是當地名醫。那時,民間醫生地位很低。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。因此,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,以便一朝功成,出人頭地。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,然而性格剛直純真,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,怎麼也學不進去。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,三次到武昌考舉人,都落第了。於是,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,專心學醫,於是向父親表示了這樣的決心:「身如逆流船,心比鐵石堅。望父全兒志,至死不怕難。」 父親無奈,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。經十餘年的刻苦鑽研,李時珍三十多歲時便成為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。據說當時常隨父親在當地的玄炒觀內為病人診治。 李時珍行醫,既珍視前人經驗,又注重親身實踐,醫術不斷提高。很快他的名聲即傳遍蘄州。當時封藩在蘄州的第三個孫子富順王朱厚焜,特請他到王府為自己的兒子診病。此子愛吃燈花、生米、泥土,李時珍根據上述症狀,診其為蟲病,於是用殺蟲藥物治好了這種怪病。 不久,封藩在武昌的楚王,又把李時珍請去當侍醫。一天,楚王的兒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,李時珍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後,大膽施用傕吐、攻下類藥物,從死亡邊緣救回了世子的性命。由此,李時珍被召聘為楚王府「奉祠正」(掌祭祀禮節的官署),並兼管王府的「良醫所」,期間曾治癒許多疾病,楚王欲重金酬謝,但都被李時珍拒絕。由此可見,李時珍是一位不重權貴、不務名利、只求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醫德高尚的醫生。 1551—1556年這段時間內,封建皇帝征如醫官,下令各地選拔醫技精湛的人到太醫院就職,於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時珍,也被推薦到了北京。 關於李時珍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,史學界有諸多爭論,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出任太醫院院判(正六品),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擔當御醫(正八品)。無論其職位高低,李時珍被薦於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。太醫院的工作經歷,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,為他創造《本草綱目》埋下很好的伏筆。
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
訂閱:
文章 (Atom)